中国新诗又称现代诗,其有别于古典旧体诗,无论是形式、内容、情境,还是诗学观念、表达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来理解新诗?中国的新诗到底“新”在哪里呢?
4月11日下午,浙江图书馆邀请到王自亮教授来到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与近150余名诗歌爱好者畅谈中国新诗。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的王自亮老师,曾经担任过政府官员、企业高管、报社总编,但他始终保持了一位诗人的身份。从1978年开始诗歌创作以来,他的诗歌作品曾被选入多家国内外知名刊物,2014年出版的诗集《将骰子掷向大海》荣获了“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银奖。
王老师先对比了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昌耀的《斯人》,戴望舒的《秋》与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等等,二者虽在描写对象和心境上有共通之处,但在语言的运用、格调、思想感情上又是截然不同的。现代新诗更多地摆脱了形式、格律的藩篱,用极富口语化的语言开辟了诗歌抒情方式的新天地。
而后,王老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具体分析了新诗之“新”。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新诗内含三种特质:一是由新式的白话文所构成,而非由文言文所主宰;二是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并且这种现代性是与深厚的民族性相交融的;三是大背景与“世界文学”相互交流、相互参照。从微观层面来看,创作主体的自由和独立,抽象化的意志,审美意识的变化,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和先锋性等等都决定了新诗的“新”。
讲座现场还特别邀请到浙图文澜朗诵团的三位团员来演绎王老师所介绍的新诗,用动人的声音到位地表现了作品内涵,给现场听众带来了文字和声音的享受。
讲座最后,文澜朗诵团董海楠朗诵了王自亮老师于1980年创作的作品“海岬”,从诗歌开始的地方让现场听众感受这份诗歌的力量,全场掌声雷动,读者们纷纷沉溺在诗歌的海洋中,乐而忘返。
王自亮老师在讲座中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听众们与王老师继续交流,并请他签名留念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