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男女相的问题,或许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佛教传入中国(汉化)的变化。当大乘佛教倡导“男女平等”等思想观念流行时,菩萨的女性形象出现应该是不令人惊奇。历来对菩萨慈悲的德行观念,尤其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等观念深入人心,慈祥的面容女性化也是自觉的过程,而在中国菩萨造像中,似乎从南北朝开始,便出现两类菩萨形象:一是睿智健壮的男性形象,一是温婉和悦的女性形象。如东晋时期画家戴逵,他笔下的观音呈男相。
菩萨男女相的问题,或许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佛教传入中国(汉化)的变化。当大乘佛教倡导“男女平等”等思想观念流行时,菩萨的女性形象出现应该是不令人惊奇。历来对菩萨慈悲的德行观念,尤其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等观念深入人心,慈祥的面容女性化也是自觉的过程,而在中国菩萨造像中,似乎从南北朝开始,便出现两类菩萨形象:一是睿智健壮的男性形象,一是温婉和悦的女性形象。如东晋时期画家戴逵,他笔下的观音呈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