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在中国僧俗民众中有广泛的信仰基础,如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南宋有一本书,书名是《翻译名义集》,景德寺僧法云编,其中提到菩提。书中卷一引僧肇释:“菩提,佛道名,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又引智开觊释:“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再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就众生。”意思是说修持六度之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密。上求菩提(觉悟),下化众生,经三百劫修行而证得佛果的修行者,才可称得上菩萨。换句话说:凡是有广大宏愿,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一切安乐(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才是菩萨。故菩萨与佛比,能做到自觉、觉他,但缺少觉行圆满,故位列佛之后。
菩萨在中国僧俗民众中有广泛的信仰基础,如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南宋有一本书,书名是《翻译名义集》,景德寺僧法云编,其中提到菩提。书中卷一引僧肇释:“菩提,佛道名,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又引智开觊释:“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再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就众生。”意思是说修持六度之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密。上求菩提(觉悟),下化众生,经三百劫修行而证得佛果的修行者,才可称得上菩萨。换句话说:凡是有广大宏愿,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一切安乐(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才是菩萨。故菩萨与佛比,能做到自觉、觉他,但缺少觉行圆满,故位列佛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