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慈悲为怀——文澜读书岛分享麦家新作《人生海海》
发布时间: 2019-06-16        来源:阅读推广部              点击量:640        
        6月15日,文澜读书岛分享了时下最热门的长篇小说《人生海海》。从作家到明星到批评家,从专业角度到商业角度,对《人生海海》的解读和评论已经不少,这次分享会是给普通读者的一个平台,分享普通读者的读后感。
 
 
       分享嘉宾主要是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幼儿教师景海敏,从《人生海海》的道德意象入手,从“祠堂和观德寺”“角色形象”的角度分析。她分别对书中写到的祠堂、寺庙和书中的人物塑造进行了仔细分析。她认为,祠堂和寺庙都隐喻着中国的传统道德与文化,隐喻着中国人的信仰。农村社会结构相对单纯,社会发展相对较慢,因而能较好地保留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写农村道德即是写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全书多次写到祠堂、寺庙。写人物命运变化的同时,也在写祠堂、观德寺命运的变迁,也就是写中国道德文化的变迁。从最开始的敬畏、崇拜到后来打砸祠堂、寺庙,再到后来祠堂放满垃圾,被搁置、荒废。整个过程影射着的,是作者对人类道德文化发展过程的认识与思考。这个立意展现出作者很高位的人文关怀意识与情怀,既具有现代性,又不失历史性。
 
 
       然后,景海敏分别对老保长、爷爷、小瞎子和村民形象进行了剖析。她认为,老保长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之一,是文学创作中的扁平人物,虽有很多可鄙之处,但快言快语,豪爽仗义,明理识性,无惧死生。爷爷是最为写实的人物,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从“老巫头”的外号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很聪明但却有点狡猾的人,他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传播者,有正义的时候,也有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小瞎子是新生代青年形象的代表,他有人生,没人养,没人教,父亲是瞎子,受战争与动乱的影响,传统文化道德遭到破坏,出现断层。新一代无人教,处于睁眼瞎的状态,内心的良善被淹没,干出许多伦理道德界限之外的事情。村民则代表一种宏观社会文化形态。在众人心中,有不言自明的律法,有自发的对善恶的甄别力,内心依旧保持着淳朴的东西,因而会自发做出惩恶扬善的行为。
 
 
       而劳月老师从“父与子”的视角解读了这本书。书中的父子深情,“我”和父亲、父亲与爷爷,书中三代人的关系恰好映射了现实生活中作者麦家和父亲以及儿子的复杂关系。麦家曾经在央视“朗读者”节目读过一封他写给儿子的信,令无数人潸然泪下。在此之前,他还在《南方周末》上发表过一封致他已经去世的父亲的信。这两封家书就是解读《人生海海》中父子深情的最好的钥匙。
 
 
       台下读者们发言踊跃,他们从各自的经历出发,谈了朴素、直观的阅读体会,既有思想碰撞,也有观点应和。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