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文化系列讲座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 2018-10-23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381        
 
        2018年9月13日——9月19日,浙江图书馆首次与杭州体育总会合作,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瑜伽系列讲座,这是一场瑜伽界的盛事,集结了三十多位大咖讲师,四十多堂课程,终于,在桂花飘香的杭城,落下帷幕。
        短短三天,见到了太多太多的瑜伽爱好者们,带着观摩的心态,在一堂堂课程里,和瑜伽相遇,与生活对话,在一次次交流中,发现有趣的同道和人生的真谛。每一位老师与听众,带来了彼此思想的碰撞与启迪。
 
        “瑜伽不仅仅是体式”——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呈现。除了不同流派的体式课堂,瑜伽系列讲座涉及了瑜伽这门学科的多个面向,同时也与中国文化有所碰撞:阿育吠陀瑜伽、瑜伽休息术、中医与瑜伽、音流疗愈、理学与佛学、儿童瑜伽、太极瑜伽、瑜伽与寻找自我的冈仁波齐、瑜伽简史展、瑜伽文库展……每一个课程或展览,或许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瑜伽,了解瑜伽,从而帮助我们向内探询,更好地找到自己,认识自己。以下是老师们的分享。
 
王志成:阿育吠陀瑜伽是人生命的自我管理模式。
 
        你的生命来到世间,时间是有限的。你来到世界上,一生下来就意味着朝坟墓走过去。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应该学会生命的管理。所以瑜伽是一门生命的管理科学,让我们的生命管理得稳稳当当。
        阿育吠陀瑜伽,是一门生命管理的科学、艺术、方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阿育吠陀瑜伽能帮助我们瑜伽人在健康道路上更有效地管理我们的生活、生命,让我们能够更加健康、喜乐、有尊严地活着。
        正如你管理一个企业,人就是一个企业,甚至可以说人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企业,因为人有七大器官、五大元素。按照瑜伽的说法,我们有粗身、能量身、心意身、智性身、喜乐身,还有一个真正的自我,阿特曼(atman)。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我们身上还有很多脉轮,海底轮、脐轮、腹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
你是个大管家,你怎么管这个身体,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你是无数兆细胞的主人,你如何管好这个身体,如何管好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如何管好我们的心意,如何管好我们的智性,都是一个管家。所以学瑜伽,也可以说是学习自我管理,让我们这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能够非常满意地运行、生活、存在下去。
        有人问一个企业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说我的愿望是无疾而终。而阿育吠陀瑜伽,从某种层面讲,它一启动,就沿着人生平稳、圆满的方向推动。所以,即便是你这辈子不能觉悟,也希望能够无疾而终,平安地来,平安地走,这就是阿育吠陀瑜伽对生命的关怀。
        你可以理解为,阿育吠陀瑜伽是人生命的自我模式,从饮食管理,到体式的运动管理,到我们的冥想管理、呼吸管理,到我们的唱诵管理,到我们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我的管理模式。
 
闻中:寻找自我的冈仁波齐。
 
        电影《冈仁波齐》抓住了人类趋向某种生命圆满的期盼与行走。但,这只是一种外在的朝圣。根据印度的哲学,宇宙是为了自我而存在的。世界不是别的,它只是认识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人生需要构建的,更是一种内在生命的行走。瑜伽,就是为了生命的大圆满而展开的一番精神的朝圣,这就是内在的寻觅、内在的朝觐,与圣地、圣人与圣典发生关系。
        有一本书说,一个人一生当中要跟四个人相遇,一个是你自己,一个你最爱的人, 一个是最爱你的人,一个是与你共度一生的人。人生的悲剧就在于,第二个人和第三个和第四个人都不是同一个人,你最爱的人不是最爱你的人,而这个人还不是和你共度一生的人。
        关键是要和自己相遇。因为有了这个中心以后,你所有的相遇都是对的。当你没有和自己相遇,那一切都是错认,都是误认。你的拥有,其实是失去。你的得到,其实是失落。在生命的收割中,收获的全是自己。
        原来我们的每一声呼唤,其实都充满了应答。但是能不能听清、听明那一声应答,你需要走过无穷无尽的陌生人的世界,异域和他乡,空间和时间,书籍和文化。这样,你找到熟悉的气味,校正了自己的心理,找到自己的冈仁波齐,这样一个中心构建出来。
        在希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庙宇,叫德尔菲太阳神神庙,专门用来祭奠太阳神阿波罗。希腊神话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这个庙宇刻着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当我们在寻找大地中心的时候,大地的中心却提醒我们“认识你自己。”我们要回到自我的生命地带,来这里寻找中心。这将构成人生的三种功课:找到自己,认识自己,爱自己。找到自己,行动;认识自己,智慧;爱自己,是巨大的慈悲。人类最伟大的文化,都不是外在的崇拜,都是内在的觉醒。
        其实生命很有意思,希腊的文化、佛陀的教诲、老子的《道德经》,这些经文和圣人给出的圣典所隐藏的共同智慧是,不要相信外在,除非你先相信自己。相信外在要以相信自己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其他都是真实的。没有这个前提,其他都是虚构的。瑜伽也是这样,不能是外在的,必须是内在的。从自己出发构建出大的和谐,你就构建出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自我的刚仁波齐。
 
迷罗:中医与瑜伽相遇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黄帝内经》的精髓,它也说透了瑜伽的精髓。《黄帝内经》讲到最后,不讲吃药,不讲调理,不讲经络,它告诉我们真正要想不生病,你得精神内守。你得走心了。所以瑜伽和其他运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一门走心的运动。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向外关注的,都是向内关注的。
 
        所以怎么鉴定你练的是瑜伽不是体操,就看你有没有走心,你每一个动作是不是“内守”的?你在练瑜伽的时候,太关注外界:“哎那个老师在说话。哎那个人的垫子比我的好看,她的是土豪垫耶,那个土豪垫好贵……”你总在关注那些的时候,你练的是体操,但当你能精神内守,你全然把自己当时所有念头都集中在一个点的时候,在禅宗里叫“制心一处”,我们就真正地活在当下。那会儿你每一个瑜伽体式,才是真正的瑜伽练习。
        中医跟瑜伽相遇会有什么结果呢?那就是中医专门研究中国人,我们不研究外国人。我们专门研究中国人的饮食、气候、地域、人文、饮食和中国人的问题。用中医来指导瑜伽,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印度的瑜伽还是西方的瑜伽,都能落地在我们中国人身上,都能和我们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就知道了自己这个体质,在这个地域这个气候下,我该练习哪些体式。这就叫“天地人和”。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思维,那就是“和”。你要与天和,与地和,与自己的身体和,与你身边所有的朋友和。
 
周小媛:太极瑜伽的中和之美。
 
        在整个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生生不息,事物一定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一定是相对而存在的,达到相互融合、相互映照。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而言,它遵循的就是“致中和”。致中和可以呈现出世间最美的姿态与境界。我们做的每一个体式和动作,最终要的就是致中和的境界。
        太极瑜伽,它所达到的状态就是致中和的状态。太极瑜伽就像两个谈恋爱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映照,彼此联结。所以太极瑜伽等于一。对于教授者而言,你明道就明理,你明理就知法。当你明理知法的时候,无论你是自我习练还是教授,在这条践行的路上走得是特别踏实的。
        “道”意味着天长地久,有没有觉得一个特别讲道理的人活得特别自在?一个明道明理的人,他会活得特别安然。太极瑜伽的教学核心围绕着“守一”之道,这两个字其实天天都陪伴着你。就像这个“一”字,我们小的时候写的第一个字就是“一”。“一”的写法,有起有行有收,如果运用到我们的身体结构,有松有紧,有屈有展,有刚有柔。我们所有的练习,都在对立两端中间进行的调和,你才真正达到整体合一。
        在生活中,有因就有果,你种下什么花就结什么果。这意味着我们要懂得,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自知来处,自知何往。所以体式也是,我知道我要伸,我要展,我要沉,我要屈,我再进入到我的伸和展。对于“一”,我们了解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于“守”而言,宝盖头像个家,特别安定,守意味着守一份规矩,守一份法度。你的规矩在,你的法度在,你自然是自由的、舒服的。于守而言,守住规矩、方寸,才能达到整体合一。
        无论是阿育吠陀瑜伽对生命的管理,对自我冈仁波齐的寻找,还是太极瑜伽的中和之美,抑或是使瑜伽落地于中国人的中医瑜伽,都是一次瑜伽文化的碰撞,在碰撞中让我们对瑜伽、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
        正如王志成老师在课上所说的,“怎样检验自己瑜伽练得好不好、对不对?很简单,问问看自己练得健不健康、明不明白、快不快乐。三个词:健健康康、明明白白、快快乐乐。”
        此次瑜伽系列讲座,或许就是帮助我们找到自我的冈仁波齐,帮助我们走向“健健康康、明明白白、快快乐乐”的一个台阶。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