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然后发现新世界—谈香港文坛教父刘以鬯代表作
发布时间: 2018-08-06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190        

        2018年8月4日下午,在浙江图书馆文澜演讲厅,杭州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女士、作家劳月先生对香港文坛教父刘以鬯先生的代表作 《酒徒》作了读后分享交流。刘以鬯被称为香港文学“教父级”的人物,2014年获香港艺术发展终身成就奖。他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不少,其代表作是《酒徒》《对倒》《寺内》。《酒徒》被誉为华文文学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陈曼冬从探索“内心真实”的东方意识流、“心理时间”与象征符号相交叠的结构以及诗与小说相嫁接的诗情话语,详细地分析了《酒徒》的写作特点和意义。《对倒》借用集邮术语,以一个老人和一个少女的视角,平行讲述完全不同最终却交集到一起的两个故事。《寺内》则是用诗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重新演绎张生崔莺莺的“西厢”故事。其中《对倒》和《酒徒》曾经触发了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创作灵感,帮助他拍出了电影《花样年华》。王家卫特意在影片最后以大字致谢刘以鬯先生。三部小说都别具一格,新颖独特,耐人寻味,引发了现场近百位读者的强烈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其中,陈曼冬女士对《酒徒》的分享及体悟极为详尽和深刻。她从刘以鬯生活时代背景、生活轨迹等开始,介绍与《酒徒》中人物的关联,带着大家赏析从文中诗一般的语言如何具象地描绘一帧帧中国的近代史,从作者的角度,体会文中所发出的作者对他所处的文坛的迷惘,对现实社会的失望等感情色彩。在分享过程中,还请老师深情朗诵了《酒徒》中的一个片段,全场都被文中所描写的景象震撼。而劳月先生主要以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来让读者体会对倒的艺术手法,从而更直观了解对倒艺术。其实,王家卫导演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了刘以鬯先生的影响。

       《酒徒》被评论界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酒徒》并不是通篇都以主人公的意识作为基本题材的,作者刘以鬯还让他在一个外部世界和外部冲突中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的外部结构以主人公的醉与醒,醒与醉;从现实到梦幻,再从梦幻到现实的一种循环形式进行。小说从里到外全面展示了主人公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甚至是对自己的绝望,他虽不满一切,但无力抗争,只能以醉酒逃避和麻醉自己对真相的了解,对现实世界的意识,但醉后总有醒时,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死亡。

       王家卫导演也是以此小说为灵感,拍了电影《2046》。全书以两条线索为导向,一条是主人公“我”和几个女子的爱恨纠葛,另一条是作为作家的“我”在文化沙漠的挣扎。主人公“我”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作家,喜欢喝酒。有一腔热情愿意投入文学事业,和朋友开办杂誌社,但是在香港这样的文化沙漠屡屡碰壁,最後不得不靠写黄色小说维持生计,全书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失望,对文学梦破碎的无奈。作者写到,“文章变成商品。爱情变成商品。女孩子的贞操也变成商品。”“我”在出租屋时受到房东女儿司马莉的勾引,对舞女杨露心生好感却也无果。在那样的社会,女孩子过早成熟,却拥有冷漠的世界观;为了生计被迫出卖肉体的舞女虽有纯洁的心,却也不得不为金钱服务。文章以“酒”为题,全文的文字看似有一种酒醉之後的呢喃和昏迷,但是又不乏对社会、对人生的鞭笞和唾骂。搬离司马家,在新的出租屋裏遇见了有精神病的雷老太太,在对杂誌社彻底失望之後,酒醉的“我”对雷老太太出言不逊,伤心的老人最终自杀……全文运用一种灰色的基调,读来使人觉得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毫无生气,极尽萧条之感。

       读《酒徒》很容易被作者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因为文章很真实,第一人称的写法让读者从作者的角度去经历了整个故事。“我”是虚构的人物,但也未必不是作者本人思想的代言人。作者写到,“谁能了解我呢?我想。现实是残酷的。没有钱交房租,就得睡街边;没有钱买东西吃,就会饿死。有些作家为了生活去教书,去当白领阶级,去摆书摊,去做舞女大班,去编报……都不成问题;唯独一个文艺爱好者就不能依靠通俗文学来养活自己。”文章没有运用艰难晦涩的文字去疏离读者,而是用一种聊天式的写法娓娓道来,有颓废,有讽刺,有批判,像是在看一本日记。个人认为,如果没有极强的文字功底,意识流小说很容易写成杂乱无章的心情日记,但是作者善於运用文字为文章服务,看似不着边际的意象其实表达着相同的灰色基调,虽然是凌乱的碎句断章,但是逻辑清晰,在行云流水般的思想流裏引人入胜。

       在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写作中,刘以鬯是先驱。很多读者朋友表示第一次读到《酒徒》时,非常惊艳并踊跃地交流了自己对《酒徒》一书的理解。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