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之处即幸福——“科学走进人文”系列第七讲《心法存养》
发布时间: 2018-06-18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152        

       6月17日下午,由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昌乐老师带来的“科学走进人文”系列第七讲的分享《明道显性:心法存养》在浙江图书馆二楼集体视听室。

      周老师正式讲授开始前,还是由读者代表分享自己前几次的读书感悟。他们每个人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或是拿着厚厚的稿子腼腆羞涩地分享,或是举着书本慷慨激昂地谈论。周老师时而微笑,时而严肃,时而点头赞赏,台下的观众中也随着来分享的读者代表发出一阵阵的欢笑或者私语,场面十分融洽。

      分享结束后,大家都十分期待的周老师的分享正式开始了。起初,周老师并不直接为大家说明什么叫“道”、“性”与“心法”,而是用通俗易通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歌德定理”,将其作为一个引言,从而使大家更容易理解。他告诉大家,科学与宗教是不同的,例如科学是可证伪的,它敢于自我扬弃,追求一致性,因此不会是完备的;而宗教是不可证伪的,它追求完备性,是容易自我矛盾的。因此,追求完备的东西,在逻辑上是一定不能达到的。在这期间,周老师的风趣幽默时常使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紧接着,周老师开始讲述“心法”以及如何追求幸福。他说到,精神的本质是一种体验,而我们要依靠的一种能力叫做秘密认知能力。这与公共认知能力不同,它是一种可能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无法知道的能力。周老师从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史中,细细地为我们列举了体现“道”、“性”与“心法”的思想。例如,孔子的“中庸”之道与“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的要求,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尽心、知性、知天”以及“勿忘、勿助”,再发展到禅宗中的惠能大师的“顿悟参法”、唐代时的“棒喝”“不说破”“阴阳五行”、元明清时的“念佛禅”,再比如道家内胆派的系统的打坐方法“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大定”以及既继承孔孟传统又借鉴佛教道教的理学、心学相关的思想。在场观众既钦佩于周老师渊博的知识,也渐渐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法的奥妙。周老师笑眯眯地告诉大家,不能立刻理解心法没有关系,慢慢去体悟生活,会有“顿悟”的时候。日头逐渐西落,分享会也接近尾声。这一下午的分享与交流,每位观众都表示收获了很多。许多读者迫不及待地举起手向周老师询问幸福的秘诀和老师的经验,周老师一一做了解读。他也祝福大家都能生活得幸福快乐。

 

                                                        文/志愿者  邢曲凡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