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2017年我们看过的戏
发布时间: 2018-01-04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127        

        1日晚上,一群因为喜欢戏剧而聚在一起的人在浙江图书馆文澜演讲厅聊出了自己的热爱和坚持,冬日的元旦夜,用“围炉”的方式像在老友家一样,盘点过去一年有哪些走进灵魂的作品,也给已经到来的2018年许下了新的心愿。

现场照片

为什么看戏?

        活动一开始大家就接受了一波采访,“记者”正是主讲人王炜老师,说起名字大家其实更熟悉他常用的“王十二”,这也逐渐变成了他的个人品牌。谈及为什么看戏,大家从开始的拘谨立刻转换成脑洞大开,有说因为家人爱看戏,有人说工作性质方便接触各类戏剧作品,还有人说看书太慢还是看戏过瘾……其中一个朋友的回答使人眼前一亮:“看电影或看戏是对庸常生活的复仇”,确实很特别,因为我们日常的生活里无法实现电影或戏剧作品里那样的惊心动魄,所以要多看看,才知道可以有这么多种活法。当然还有很多回答,王十二听完大家的理由后有所感悟,礼仪性地做以小结,看戏这段时间可以跳出原来的生活,就像坐飞机,坐火车的时候。他甚至提到了乌托邦和异托邦。乌托邦是个无忧的世界,而镜框体的舞台便是个天然的乌托邦。确实如此,当我们看戏时,会忘记自己现在拥有的生活,像进入了乌托邦,不用思考我今天工作是多么繁琐,有没有升职加薪,会不会交不起房租,今天要什么。看戏只需要尽情调动自己的情绪,调动感官感受台上发生的一切,掌声雷动也好,灯光绚丽也罢,什么都不想,脱离现实,挺好。

主讲人 王炜

看懂了戏?

        有些人相信存在一个高于任何事物的东西,一个戏也会存在唯一的解释。大家会不会纠结于是否找到了正确解释呢,也就是看懂戏了吗?其实好多人不管看什么,都会想自己看懂了没。看一场电影,没看懂,就翻影评;看戏,没看懂,看戏评;也有人第一遍看不懂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看懂,这一类属于刨根问到底选手;还有人其实不大在意,看完即止,戏好看就行。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把看戏这件事当成生活的仪式,也许过了很久你还能记得看这场戏的时候经历了什么样的雨天,吃了什么食物,遇见了哪些人。

说戏

       《暗恋桃花源》是爱戏人的共鸣,谈起这部作品大家有“千江有水千江映月”之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带着自己的内心和经历,也看到了不同的“暗恋”和“桃花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很有味道。可能更多人一开始喜欢“桃花源”,到后来更喜欢“暗恋”,发现“桃花源”讲的就是“暗恋”。江滨柳和云之凡时隔四十年再相逢,整部戏就为了这么一句话“ 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凝聚成情绪点,在最后一击即中。

《暗恋·桃花源》剧照

        再说到另一部戏,《叶普盖尼•奥涅金》,其作者普希金,对俄国文学影响极大,极具地位的文学大师连自己也不会想到, 王十二分享道他在俄罗斯红场见到会有很多自发性的表演,白发先生拉着手风琴,上了年纪的女士会对着路人朗诵诗歌,这些也体现了俄国人重视文学与阅读,对于他们来讲,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不可或缺。分析起《叶普盖尼•奥涅金》,现场同样看过这部戏的朋友首先谈及了里面殿堂级的音乐制作,贯穿始终的音乐让观众的心理节奏聚起来,有点像中国古典戏曲的锣鼓点,也由此提及了西方作品中对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吸收与发扬。曾经的西方人看不懂中国古典戏曲:骑马不演马,一条马绳甩动着走了两三圈,就是从杭州骑马到北京的距离了。《叶普盖尼•奥涅金》便是用了这种方式,演员即叙述者,亡者与死神的绝妙处理,更是充分体现了戏曲元素。

《叶普盖尼•奥涅金》剧照

        分享会中还另外提到了“雕塑感”“音乐性”等戏剧相关话题,现场的朋友将内容加以整理分享到线上交流群,小伙伴们表示还是要来现场因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是没法书面表达的,只有亲身体验参与后,才真的会觉得受益匪浅,同时也表示在一天或一周的忙碌工作之后来上一场酣畅的“夜聊”实在值得推广和让更多爱戏的人加入进来。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