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作到枪的抗日战士——三毛之父张乐平
发布时间: 2017-12-12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193        

        今年是《三毛流浪记》发表七十周年,三毛,那寥寥几笔勾勒出的三根活泼的头发,是一代又一代国人中不可或缺的童年回忆之一。12月10日下午14点,浙江图书馆特别邀请到张乐平先生的幼子张慰军来讲述“父亲张乐平”,共同回顾这位杰出的漫画艺术家。

       张慰军先生自1992年父亲张乐平去世后,便同母亲及兄弟姐妹一起,成立了上海三毛形象发展公司,承担起整理张乐平遗作、保护三毛形象的工作。

著名学者魏绍昌在谈到中国文化史时候,曾有一个分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民国则是漫画以及杂文,针砭时弊的漫画杂志在当时销量很高,漫画创作发展也非常迅速繁荣,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力。因此三毛的创作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1929年张乐平先生开始画一些漫画,到了1932年就有一些媒体将张乐平列为一流名家。张慰军说,“‘三毛’的原型是上海弄堂里的一个小孩,他有些顽皮,很有正义感,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三毛’开始并不是一个苦孩子。父亲最初就是借‘三毛’的天真无邪讽刺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而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乐平不得不暂时放下“三毛”,以手中的画笔作武器,走进了上海的抗日漫画宣传队,并在抵达武汉后,配合形势创作大量抗日宣传画和参加各种大型抗日活动。1941年,张乐平先生与冯雏音结婚,当时因为倾向左翼,他们选择了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的日子——订做结婚日。战后,回到上海,因为经济拮据,只得住在亲戚阁楼上,进行漫画创作。抗战对张乐平是个洗礼,对他的品格为人绘画风格都有影响。亲眼看到战场,目睹日本人杀人放火。根据在抗战一线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开始创作《三毛从军记》,1946年,这部以小勤务兵视角讥讽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的系列漫画作品在《申报》发表后,影响非常大。由此塑造了三毛在战争中的形象。后来漫画里三毛的线条更加圆熟有力,三毛性格也更加丰满,有人评价说,张乐平画出了上海当时的样子。同时,张乐平在抗战期间有许多创作,他当时拿着本子在农村生活,到处写生,画猫画鸡画得很好。其实鲜为人知的是,三毛只是他创作中的一小部分,他对工笔与重彩都有深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张慰军先生还与观众们分享了台湾女作家“三毛”因三毛漫画人物与张乐平先生“父女情”的结缘过程。张慰军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作家姚雪垠在一次出国参加活动时遇见了台湾女作家三毛,三毛就托他带口信向父亲问好,后来父亲的好友黄苗子也带来口信说台湾的三毛向他问好,但终究相互之间无法联系。后来,三毛有个亲戚在武汉的《长江日报》工作,她特意来到医院看望我父亲,并把三毛写给父亲的信转交过来,这才算联系上了。我记得三毛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说道,三毛不认‘三毛之父’为父亲,谁认父亲?她表示一定要来大陆看父亲。” 1989年3月的一天,台湾三毛来到张乐平家,磕头认亲,后来,三毛与张乐平一家一直像一家人一样来往。

       三毛漫画作为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历经数代人,却一直经久不衰,深受大人儿童的喜爱。活动现场,有很多年过六旬的老读者,也有带着孩子静静听讲座的年轻家长。三毛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的一段历史,是很值得重视的。三毛的经历也是人生很宝贵的财富,三毛总是对前途充满希望,他身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精神很值得学习。

 

(作者:阅读推广志愿者 赵莹莹)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