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访东晋‘雕圣’戴逵踪迹”
发布时间: 2017-12-18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480        

        2017年12月16日,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访东晋‘雕圣’戴逵踪迹”在图书馆二楼集体视听室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尹蔡英老师是从事东晋“隐圣”戴逵和乡土文化研究的高级教师,曾撰写、主编《剡中访戴》乡土教材等三部。从事课题研究多项,发表论文近20篇,现为嵊州市城北小学教导处主任。

       尹蔡英老师首先从我们熟悉的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讲起。东晋时特别看重门第出身,王子猷家正是士族,他出身名门显贵,却能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凸显戴奎在王子猷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接着尹蔡英老师开门见山,向现场观众介绍了戴逵的主要成就。东晋时,印度传入的佛像是土生土长的印度风格,佛像保留了精瘦的形象,这一形象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因而未能被大多数中国人接受。戴逵发明了夹纻妆銮的工艺,这是一种给佛像化妆的技艺,经过戴逵的改造,佛像呈现出宽厚的风格,视觉上显得匀称得体,令人产生庄重虔诚的敬意。因此,戴逵最主要的成就就是首创佛像的中国样式。此外,戴逵的夹纻妆銮工艺也大大提高了佛像雕塑的工作效益,将佛像推向了新时代。

       在介绍完戴逵的主要成就之后,尹蔡英老师开始向现场观众介绍戴逵个人的生活品行。尹蔡英老师讲到,戴逵极具绘画天赋,这为他雕刻的技艺奠定了基础。此外,戴逵不仅对佛理有高深的研究,同时在儒学方面也有很高的地位。戴逵喜好修身养性,他的一生大多在山水风光秀美的剡县度过,在那里,戴逵结交了许多当时的名士,比如王羲之、李充、许询等,郗超曾送给他豪宅,谢安曾请他抚琴。

       然后,尹蔡英老师不禁感叹起戴逵的声名不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雕刻家是手工艺者,属于百宫之人,雕刻被认为是雕虫小技,因此戴逵当时的社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雕刻作品的单件制作耗时较长,所以戴逵留下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这些原因导致了后来人对戴逵的不了解,他的事迹,只能散见于与其他名人的交往中。

       最后,尹蔡英老师向现场观众介绍了戴逵给剡县带来的后世遗产和影响,譬如听鹂亭、戴公山、木雕、竹编、根雕、泥塑、艇湖城市公园等。尹蔡英老师表达了对戴逵的崇敬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后,现场听众对尹蔡英老师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尹蔡英老师亲切地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热情地回答了他们的提问。现场有很多相关人士,尹蔡英老师的回答让他们感触良多,同时老师的独到见解和专业建议也使得现场每一位观众受益匪浅。

 

 

(文:志愿者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添)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