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 2017-11-14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466        

        2017年11月12日,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儒企名家系列讲座——“中国诗歌的文化精神”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龚鹏程教授是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同时他也是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虽然此次讲座主题是“中国诗歌的文化精神”,但龚鹏程教授则实现从外国作品先进行阐述和分析。他第一个为我们介绍的是一本书——《为诗辩护》,他自己讲到这本书时也自认为好笑的地方是,怎么会有一本书专门“为诗辩护”呢?诗有什么好辩护的呢?提出疑问之后就是此次讲座的正式内容了。《为诗辩护》作者菲利普·锡德尼认为诗非常重要,是一切学问之母,是光的引领者。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历史悠久,希腊早起所有科学、哲学、历史,几乎都用诗来表达,自然科学家常以诗人的形式出现,早期的哲学家亦然。而菲利普·锡德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当时社会上弥漫着对诗的不以为然、嘲讽诗人的气氛,认为诗人是很可笑的人,诗也没用,所以他要为诗辩护。

       在通过对外国一些诗人及其作品的分析之后,现场观众也对其有所了解后,龚鹏程教授开始分析中国的诗。中国的诗是一个整体,而西方诗其实不是“一种艺术”,很难统一。因此,历来皆是基本上是分体论诗,而且叙事诗、悲剧跟小说和喜剧永远纠缠不清。还有,中西方的诗的兴致不同,中国人说诗言志,感物而动,而西方人虽也有情感,但没有感应的思想。因此中西方在诗上面是有很大区别的。

       紧接着龚鹏程教授又提出问题:中国有诗歌以外的知识吗?我们现代人,例如在座各位朋友,都受着现代教育,所以常不能理解中国其实没有诗以外的知识。这是什么意思呀?各位要知道,西方有百科全书,当然中国也有百科全书式的“类书”,但类书从曹丕的《皇览》开始,就都不是知识性的。跟西方完全不同。因此文化差异造成了中西方知识的不同,诗的不同。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后,现场观众对龚鹏程教授的精彩讲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教授亲切的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热情的回答了他们的提问。现场有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龚鹏程教授的回答让他们感触良多,同时教授的独到见解和专业建议也使得现场每一位观众受益匪浅。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