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浅唱 以声绘画:浙派吟诵的历史脉络与传承
发布时间: 2017-10-16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227        
        2017年10月8日,在浙江图书馆的集体视听室内,六艺馆主、中华吟诵馆馆长、浙派吟诵代表、吟诵家陈岳琴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带有浓郁古韵和传统文化气息的讲座——《浙派吟诵的历史脉络与传承》。讲座在一阵悦耳动听的古琴韵律中开场,并从《越人歌》、姜夔、吴文英对南宋词的黜俗还雅以及协律、承夏焘的《诗词朗咏谱》等方面解读浙派吟诵。
 
        本次讲座中,陈岳琴老师先为大家讲解了吟诵的概念和脉络,而后重点讲解介绍了浙派吟诵的含义和分野流派。吟诵是吟咏与诵读的合称,古语有云:“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咏性情也。”吟诵是汉民族传统的读书方式,同时也是重要的古诗文创作方式,自古以来在私塾和官学教育系统中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吟诵流派分野多样,浙派便是其中一支。根据陈老师的介绍,浙派吟诵是基于浙江方言、戏曲、诗词、古琴和民歌等形成的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吟诵流派。吟诵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至少八十年以上且脉络清晰的传承历史。陈老师强调,清晰的脉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浙派吟诵也具备这一特征:《越人歌》是浙派吟诵最早的文字记载,之后历经姜夔、吴文英对南宋词的黜俗还雅以协律,郭楚望清微淡远的浙派古琴风格也对浙派吟诵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越剧中的吟诵调和读书腔也成为当前浙派吟诵的重要来源,现在从夏承焘、刘操南等15位杭大中文教授传承下来的《诗词的咏谱》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吟诵书证。
 
        除了浙派吟诵的历史脉络,陈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学习吟诵应该遵循的几个方面,首先便是遵从历史。“传承这种东西,正宗十分重要。”陈老师强调学习吟诵,传承真经是首位,必须以严格标准去鉴别吟诵。其次要依据四声诵读法并天天吟咏不断,吟诵以气发声,坚持吟诵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亦是一种养生之道。最后,需要做一个具备传统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吟诵是用声音画了一幅画”,正因为吟诵是含蓄内敛的文人艺术,所以也应学习文人雅士的文化修养。
 
        讲座的最后,陈岳琴老师还与大家亲密互动,带着大家学习吟诵《越人歌》、《春晓》以及《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词。正如陈岳琴老师所说,我们现在都习惯于纯粹的阅读,也在日渐遗忘吟诵,吟诵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在这种低吟浅唱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声音的画面,更有传统的力量。
 
陈岳琴老师为大家讲解浙派吟诵的历史
 
参与者们积极互动
 
参与者们专心聆听吟诵历史
 
撰稿人/图片:林丹菁  (阅读推广志愿者)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