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说”法》
发布时间: 2017-03-13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177        

        2017年3月11日下午两点,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陶然,在浙江图书馆二楼集体视听室进行了主题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说”法》的讲座。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有关中国诗词文化的综艺节目大受欢迎,陶教授指出,这一现象其实正是反应了读者的心理需求,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代社会,中华文化的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它可以超越时间,为现代人的心灵带来触动。

        讲座就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说”法,分为七个模块:浅说和繁说;已说如未说;泛说与深说;欲说还休说;休说却仍说;众说似自说;言说之语境。

        陶教授分别从这七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说”法,即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抒情达意。例如说到“浅说和繁说”时,陶教授指出,浅说,顾名思义,就是比较少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简单易懂,但是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能够进入读者内心的力量。繁说的方式不是直接开口,而是较为隐晦,喜欢用复杂的手法来传达意义,但是这不代表“繁说”就复杂难懂,它其实是用很美的词汇去形容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习以为常的事情。以温庭筠的《菩萨蛮》为例,陶教授说,诗中用“小山重叠”来形容女子眉头紧锁,用“鬓云”这种缥缈的意象来形容女子头发散乱。这其实正是繁说的魅力,它用外在词汇的华美来反应人物心理的落魄,正是这样的对比,更加突显人物的凄惨。中国古典诗词的“说”法,可浅可繁、可泛可深,似说不说,讲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这也正是中国诗词“说”法的魅力。

        在讲座的最后,陶教授呼吁,时代的发展不仅要“向前走”,也要“往后走”,回到过去,去探寻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虽然中国古典诗词中“说”法的语境与现在不一样,但是优秀的文化会迎合时代的发展,融入时代的需求,成为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力量。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