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救亡•东亚危机•20世纪新文明:留日期间鲁迅文学思想的生成(1902一1909)
发布时间: 2019-03-11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233        

        3月9日下午,浙江图书馆组织了‘五四精神与现代文学’系列讲座之《民族救亡·东亚危机·20世纪新文明:留日期间鲁迅文学思想的生成》。讲座邀请到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硕士生导师朱晓江老师进行了专题分享。现场约200人聆听了讲座,二楼集体视听室虚席。更不乏对鲁迅文学思想颇有见解的讨论者,在会后与朱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学术探讨。

       鲁迅(1881—1937),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之前,我们大多通过鲁迅的文学作品了解鲁迅的思想,这次的专题演讲紧扣着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展开,结合作品,但更多的对鲁迅先生的在留日期间生平事迹做了更详细且立体地剖析。

       朱晓江老师把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涯,分为了3个时期:南京留学时期,日本留学前半段和日本留学后半段。通过当时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来映射他文学思想的转变。尤其重点讲解了其中的思想转变关键时点,例如父亲病逝——仙台学医,幻灯片事件——看到国人“心里”疾病比身体的更严重。之后,受到梁启超的思想启蒙,又有反思,终在对尼采的学习中,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突破了师法西方或日本明治模式,而是对人类“心声”的一种反思,力求破除私欲以“立人”。 这是鲁迅民族救亡,乃至建设20世纪新文明的核心贡献。

       朱晓江老师把鲁迅先生的思想形成的转折时间点,转折原因以及逐渐完善的大局观,完整地呈现出来。从故事出发,引出对于国家和人生的思考,步步引人入胜。台下的听众,仔细倾听,细细琢磨。

文/志愿者 周文妍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