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内涵与意义
发布时间: 2019-02-25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1498        

        2019年2月23日下午,文澜讲坛邀请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何俊主讲“知行合一的内涵与意义”。这是王阳明公开课系列的第二讲,还没开讲,集体视听室就座无虚席,并且在走廊和门口也有不少读者搬来了椅子进行聆听。

       牛顿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王阳明也是在前人的哲学思想基础进行学习和思考,才有了“知行合一”,故何俊老师详细介绍了有关“知”、“行”论点在历史的进程。王阳明当时所处的社会是以朱熹思想为主流文化,在“知”“行”关系上,朱熹主张“知先行后”,导致当时很多人把学习作为追求功名利禄的工具。而王阳明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对主流思想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何俊老师把“知行合一”的内涵划分为4个方面。一是知行一体。人的行为和思想是一体的,比如好恶的判定,看到柠檬,我们知道它是酸的,所以会自动有皱眉和分泌唾液的动作出现;二是真知真行。当我们有了深刻的认知,就一定会做出正确的行为。我们评判一个演员演技的出色,依据的是这个演员是否有进入角色,如果没有进入角色,我们一定看的出来。与其同理的还有戒酒或戒烟,如果一个人喝酒喝到胃穿孔,就根本无法再进行喝酒的这个动作了,自然而然不会再喝酒了;三是知行功夫。功夫代表“能力”,比如游泳的能力,知识与学习的融合,同时也代表“时间”,知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我们的能力体现在时间里,如果一项技能一直没有掌握,说明没有花时间;四是知行本体。有一句话说的好,以往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何俊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把“知行合一”的内涵进行剖析,让读者对“知行合一”的内涵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讲座最后,何老师还对“知行合一”的意义和限制也做了说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更多在于“立身”,影响了很多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而对知识层面关注不足。这让读者充分了解“知行合一”的现代化意义。

       互动环节,听众们纷纷要求提问,何老师都给予耐心的解答。

       讲座结束后,还有很多读者围着何老师进行沟通。此次的讲座,让听众深刻了解了王阳明哲学“知行合一”的丰富的内涵和中国哲学的意义,很多听众表示非常期待下一期的内容。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