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图像的危机——谈读书与读图之道
发布时间: 2018-04-02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点击量:253        

        3月31日下午,文澜讲坛艺术人文大讲堂在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开讲,由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杨振宇教授主讲“谈读书与读图之道”。

       杨教授首先从两本文学作品入手,谈及语言的危机,语言的传统会在公元2000之后被人遗忘,大家不知道用语言怎样去表述,或者在写作里隐藏人类的秘密,这些秘密想一些神秘的东西被掩埋在地底,再也见不到。然后杨教授从可见性(Visbility)的概念说,我们可以区分两种想像过程:一种始于词语,达到视觉形象;另一种始于视觉形象,达到语言表现。这也就是语言与图像,而人类的确是唯一能在身后留下记录的动物,因为他是唯一能以其作品“心灵唤起”某种有别于作品物质实体的观念的动物。

       “伟大的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词之书和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两本书。才能理解他们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这三本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便是最后一部。”杨教授用约翰·拉斯金的名言向我们阐述了艺术对一个文明的重要性。并从《蒹葭》和郭沫若的白话翻译来表现艺术的奇妙之处在于抗拒文字的描述,而要求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它。

       杨教授说文学作品很难被总结,甚至连缩写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卡尔维诺想告诉读者的至少有两点。其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异化与分裂,语言与图像在今天已经“污染”严重,我们人类很容易成为“分成两半的子爵”。其二,尽管如此,我们人类有一种追求完整的天性,是“树上攀援的男爵”。这种天性,幻想而非抽象,活在我们的日常感受中,成为文学与艺术的一个内在传统。

       以往任何时代也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视觉物像的价值竟至这样如此的低廉。招贴画和广告画,连环漫画和杂志插图,把我们团团围住,纷至沓来。通过电视屏幕和电影,通过邮票和食品包装,现实世界的种种面貌被再现在我们眼前,再现技术的成功和庸俗化向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两方面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观众交流环节,杨教授深入浅出的回答了关于语言与图像危机的概念性问题和当下热点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文学鉴赏力差异的问题。杨教授的讲座丰富而深刻,让我们理解图像与阅读的关系。讲座结束后,有许多观众留下来与杨教授继续讨论问题。

 

 

文:浙江大学志愿者张铠淇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