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吟来诵往中体验中国古诗词的文化精髓
发布时间: 2017-09-30        来源:浙江图书馆              点击量:222        

        吟诵,将音律代入到诗词文赋中,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它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古诗词语言精炼,韵律优美,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9月27日,浙图视障中心举办第六期“心阅”读书会,30位视障者在吟来诵往中体验了中国古诗词的文化精髓。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视障中心举办了诗词大赛,自此开启了“诗文之旅”。如果说诗词大赛点燃了大家的诗意,第五期“心阅”读书会的“一起读诗”让大家诗意兴发,那么本期的“诗词吟诵”,则是让视障读者深刻地感悟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现场,4位来自杭州师范大学嘉礼华服社的阅读推广人身穿传统汉服,盘古代发髻,向在座的视障读者重点介绍并吟诵了《诗经》的代表篇目,并对其展现的社会生活、风俗民情作了生动的描述。

        在交流环节中,视障读者蒋行阳深情朗诵了一首《国风·邶风·凯风》,此诗以凯风吹彼棘心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全篇饱含着浓浓的报答之情。也因为此诗,“凯风”具有了人子思母孝亲的特定含义。说起推荐这首诗的缘由,蒋行阳动情的说因为自己视力障碍,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在赡养父母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想借此诗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心。

        孙雯与沈华共同分享了《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少女的明艳动人呼之欲出。他们认为,这首诗带给人特别美的享受,整首诗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正如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现场大家还联想到许多与桃花相关的诗词,诸如“人面桃花相映红”、“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娄金娣选择了《诗经》的第一首《国风·周南·关雎》,此诗的内容很单纯,描述了一位“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但作为《诗经》的篇首,他肯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阅读推广人认为《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其实《诗经》的内容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多是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在描写男女情感方面除了《关雎》之外,还有《子衿》。接下来,阅读推广人仿照古音,吟诵了《子衿》、《蓼莪》和《鹿鸣》,并带来了几套汉服让每一位视障者触摸,感受汉服的形制,了解古代的衣冠制度。

        在欣赏完阅读推广人的吟诵后,在座的视障读者对《诗经》的承载工具非常感兴趣。于是阅读推广人将事先准备的竹简分发给各人,视障者摸着用丝绳串编成的狭长的竹片,异常兴奋,“原来古代人读的书是这样的啊!”

        触摸着竹简上的文字,我们仿佛穿越到过去:因为手中的简牍,才有了诸子百家、争芳斗艳,有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因为简牍,才有了韦编三绝的勤奋、学富五车的博学;因为简牍,才有了风骚尽领的诗经楚辞、千古流芳的史家绝唱。而正是这一代一代的传承,才有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六期“心阅”读书会现场

现场各视障读者分享阅读感悟

阅读推广人向在座介绍汉服形制

视障者触摸竹简

 
关注我们
网站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内部邮件
Copyright@2020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    

电脑版  |  手机版    |  APP